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章 跟着张大郎去买盐 (第4/5页)
商黑心除了铜钱啥也不要。” 听说李二叔是盐户出身,卫朔眼前一亮,一条快速发财致富的黄金大道猛然间出现在眼前。盐作为生活的必需品,可以说只要生产的出来就不愁卖不出去。自从汉武帝施行盐铁专卖后,走私食盐就开始大规模泛滥开来,而且成了汉以后历朝历代都无法根除的顽疾。 实际上在古代,青州在很早的时候就是产盐的传统地区,在春秋时,齐国管仲许齐人‘煮海水制盐’,自此青州地区就成了产盐重地。史书上记载:“盐者之归也,譬若市人。”即煮盐者之多,有如赶集似的。 由于管仲的食盐专卖政策较充分地考虑到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,故深得民众欢迎。 史载:管仲“设轻重鱼盐之利,以赡贫穷,禄贤能,齐人皆悦”。 这就从根本上避免了私盐产生的可能性。 试想在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利益都能得到较充分保障的情况下,违禁制贩私盐还有什么市场可言?有什么利润可图呢?唯一的只是高风险和高成本。所以,后人翻阅了这一时期的有关文献,实在找不到齐桓公时齐国境内有制贩私盐的文献记载,也无相关的禁私条文。 只是到了汉武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食盐官卖,严禁私煮之后,又没有充分考虑到底层盐户的利益,导致“盐始有官、私之分”,这个时候居高不下的盐税已成为盐户沉重的负担,大量的盐户开始从事贩卖私盐。 “张大哥,外面的盐一般都卖多少钱?” “太康年间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