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346章 监督、指导、促进 (第2/5页)
最直观的,就是晚清军工产品价高质劣。其成本之高,简直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。 恭亲王曾经评价福建船政局,说朝廷在上面投入了巨款,结果造出来的军舰价格高、质量差,南北洋都不愿购买福建船政局的产品。 他的原话是:“我们的赫德海关总税务司拿了大清的银子外购军舰,拿足了回扣,给足了家乡兵工厂英国造船厂的利润,购买的装备11寸火炮的蚊炮船造价23000英镑法郎。 “这种蚊炮船不远万里出口至中国,运费、保险、折旧又是1笔费用。到达中国后,其价格比福建自造的舰船还要便宜1半。” 左宗棠、沈葆祯都是晚清名臣,在福建船政局上倾注了无数心血。福建船政局尚且如此不堪用,更别提其他军工企业了。 李鸿章主持的江南制造总局,同样不遑多让。江南制造总局每年从江海关收入中提取4十万两白银做经费,又大量承揽北洋、两江的业务。 但江南制造总局步枪年产量最多时也只有4000多只,平均每只步枪造价近百两银子。 李鸿章从美国订购林明敦枪,连运费、保险等费用在内,每支才12两白银。英国施耐德步枪更便宜,才需银10两。洋枪外购成本仅仅是自造的十分之1,性能上还远远超出。 因此,淮军自己都不愿使用江南制造局制造的步枪,尽管江南制造总局正是淮军领袖李鸿章1手筹建的。 造不如买的局面继续在民国延续下来。民国时期烂大街的汉阳造步枪,1915年时售价是20元现大洋,北伐战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