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十五章 清朝的覆亡 (第6/7页)
,且有许多自作孽的事情,以引进外力的深入。国民对于清政府,遂更无希望,且觉难于容忍。在庚子以前,还希冀清朝变法图强的,至庚子以后,则更无此念,激烈的主张革命,平和的也主张立宪,所要改革的,不是政务而是政体了。 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先生,是生于中国的南部,能承袭明季以来的民族革命思想,且能接受西方的民治主义的。他当1885年,即已决定颠覆清朝,创建民国。1892年在澳门立兴中会。其后漫游欧、美,复决定兼采民生主义,而三民主义,于是完成。自1892年以来,孙中山屡举革命之帜。其时所利用的武力,主要的为会党,次之则想运动防军。然防军思想多腐败,会党的思想和组织力亦嫌其不足用,是以屡举而无成。自戊戌政变以后,新机大启,中国人士赴外国留学者渐多,以地近费省之故,到日本去的尤多。以对朝政的失望,革命、立宪之论,盛极一时。 1905年,中山先生乃赴日本,将兴中会改组为同盟会。革命团体至此,始有中流以上的人士参加。中山先生说:“我至此,才希望革命之事,可以及身见其有成。”中流以上的人士,直接行动的能力,虽似不如下层社会,然因其素居领导的地位,在宣传方面的力量,却和下层社会中人,相去不可以道里计,革命的思潮,不久就弥漫全国了。 素主保皇的康有为,在此时,则仍主张君主立宪。其弟子梁启超,是历年办报,在言论界最有权威的。初主革命,后亦改从其师的主张,在所办的《新民丛报》内,发挥其意见,和同盟会所出的《民报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