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第三章,政哥平地摔 (第2/5页)
大秦做事,他不愿放权也不敢篡位,你又何必争一时之气出头惹他忌惮?”嬴政试图说服这个年纪的自己,吕不韦商人出身,彼时在赵国为质的父王是他能接触到的最高的权贵,是他跻身士族官场唯一的机会,这才将赵姬献给了父王,有了异人奇货可居一说。 种种缘由加诸在一起,嬴政对这位“相父”自然心存偏见,下意识地否认了他的所有政绩,包括否认了他门下的三千门客共同着的《吕览》一书,这书其实是有可取之处的,集百家之所长,不然也不会有“一字千金”一说。 追名逐利才是人之本性,吕不韦手中的权势太甚迷了眼睛,加之他与赵姬嫪毐的那些事,也便有了吕不韦的结局。 吕不韦并非不想篡国,只是碍于他的出身他的血统,也只能如此,否则即便大业得成,也会被群起而攻之为后人所诟病。 正所谓“名不正,则言不顺,言不顺则事不成。” 嬴政能统一四海,不仅仅是因为自身,也得益于天时地利人和,他是大秦的王上,有几代人创就的基业,否则即便他再有才能,如后来的陈胜吴广一般喊一句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”,也是难以成事的。 嬴政自诩为能容人的人,他能容下李斯那般自私的伪君子,能容下赵高那般的小人,像王家为大秦征战六国居功至伟,若自己不能让功臣得以善终,落得个“狡兔死,走狗烹”的下场,便是自己的无能。 但他容不下吕不韦这个“能臣”,侧卧之榻岂容他人酣睡是这个道理,他隐忍了数年方才亲政,但越王勾践尚且卧薪尝胆,这并非全部的原因,还因为私心以及那些流言。 吕不韦与太后私通,他更将嫪毐送到了太后身边,而赵姬替自己生了两个“好弟弟”,本该是自己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